守護毛孩健康的第一步,從疫苗開始的愛

成為毛孩爸媽,是許多人生命中一段嶄新而深刻的旅程。從牠們第一聲撒嬌的叫聲、第一次跌跌撞撞的步伐,到那雙總是無條件信任你的小眼神,這份陪伴無聲卻無價。然而,這段旅程並不只是陪玩與餵食,還有許多我們需要為牠們負起的責任,其中之一就是:確保牠們的健康基礎——疫苗。

很多人會以為只有讓狗狗去公園、讓貓咪出門溜搭、或者兔子生活在戶外,才需要擔心疾病的問題。但其實,病毒和細菌無所不在。你身上的鞋底、外套,甚至是窗邊透進來的一陣風,都可能是疾病的媒介。我朋友家裡的英短貓咪從未出門,有天卻開始打噴嚏、流鼻涕,送醫後才發現感染了貓瘟。醫生說,很可能是家人衣服上帶回來的。那時她自責不已,從此把疫苗這件事當作年度大事來辦。

對於狗狗來說,最常聽到的疫苗是DHPP,這其實是四合一組合疫苗,保護狗狗遠離犬瘟熱、肝炎、腸病毒與副流感。這些聽起來像教科書裡才會出現的詞,其實非常貼近我們的生活。鄰居家的柴犬,去年因為主人沒按時打疫苗,感染了腸病毒,短短幾天就出現嚴重脫水與嘔吐,最後連醫院也束手無策。那天看著他在社群平台上的限時動態寫下「如果可以重來,我一定不會遲疑」,讓人心碎。

另外,狂犬病雖然聽起來有些遙遠,但其實在某些地區依然偶有案例。最可怕的是,這是一種一旦發病就無法治癒、致死率百分之百的疾病。法律明文規定狗貓都需接種,不只是保護自己,也是在保護社區裡的每一個人。我曾看過一篇報導,有隻流浪狗咬傷小孩,因為無法確定是否帶有狂犬病毒,最後孩子被迫接受長時間的預防療程,家屬精神與經濟壓力都很大。如果每個飼主都重視疫苗,其實很多悲劇是可以避免的。

當然,不同生活型態的毛孩,也會有不同的疫苗需求。像是家中有經常寄宿、上美容院或參加狗聚的狗狗,就很建議施打博德特氏菌疫苗,也就是大家俗稱的犬舍咳疫苗。我一位從事寵物美容的朋友,每年冬天都能接到好幾起因為犬舍咳而出現呼吸道問題的狗狗。這種病雖不致命,但會讓狗狗咳嗽不停、精神不振,有些甚至需要吃藥一兩週才能恢復。

貓咪則有三合一疫苗,預防的是鼻氣管炎、卡里西病毒與泛白血球減少症。很多人會覺得「我家貓不出門」,但忽略了人類無意間可能帶回的病毒。我的另一位朋友家中兩隻貓,一隻是從收容所領養來的,雖然當時打過疫苗,但隔了兩年沒補強,結果不幸感染。醫生說,這類病毒極易傳染,即使是共用貓砂、食物碗都可能造成擴散。那段日子,她每天都要隔離兩隻貓,用不同的毛巾、不同的清潔劑,就怕另一隻也中標,壓力非常大。

而毛茸茸的兔子,看似生活悠哉,其實也有潛藏的危機。在歐洲與澳洲,兔子疫苗是非常常見的預防方式,因為蚊蟲是傳播媒介,而台灣的氣候也十分適合這些昆蟲繁殖。認識的一位獸醫曾分享,有客人將兔子帶去陽台曬太陽,沒想到隔沒幾天就出現嗜睡、眼睛紅腫等症狀,經檢查後確診為黏液瘤。這種病毒來得快、去得慢,不僅讓兔子痛苦,還可能致命。如果事前能夠接種疫苗,其實整個情況可以輕鬆很多。

在照顧健康的過程中,許多飼主會忽略「補強」的重要性。剛出生的小動物需要一連串的初始疫苗,建立基本免疫力後,還得定期回診加強。有的飼主誤以為打過一次就永遠有效,其實這些疫苗多數有效期為一年到三年不等。若未依照建議補打,保護力可能逐漸消退,形同無效。就像手機需要定期更新系統,疫苗也是一樣的道理。

我也曾有過一段不夠積極的時期,總是覺得「再等一下」、「應該還好」,直到狗狗有次因為咳嗽而住院,才驚覺每一次拖延背後的風險有多大。那幾天我每天都坐在病房外,望著牠打點滴的模樣,心中五味雜陳。從那之後,我用手機設定了疫苗行事曆,也下載了寵物健康管理 App,像是 Pawprint 或 PetDesk 等工具,不僅能記錄疫苗時間,也能提醒下次接種日期。還買了不同顏色的資料夾,把每隻寵物的健康紀錄歸類整理,方便未來看診時快速查閱。

這些年來,我逐漸發現,疫苗其實是我們表達愛的一種方式。牠們不能自己決定是否打針,但我們可以。我們可以替牠們預約診所、可以在打完針後買牠最喜歡的小零嘴、可以在候診室裡緊緊抱著牠、安撫牠的緊張。我家狗狗每次打針都會哼哼叫,但只要我輕聲跟牠說話、輕拍牠的頭,牠總是會很快安靜下來,彷彿知道:你在,我就不怕。

曾有人說,成為寵物的家人,是一種選擇。但這個選擇背後,藏著許多你願不願意付出的細節。疫苗,也許只是一根針、一個下午的時間,但它帶來的,卻可能是十年健康的保證。對毛孩來說,這些無聲的守護,才是真正的安全感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