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領養寵物,是你能做過最溫柔也最負責的選擇

 當我第一次走進收容所時,我沒想到那一刻會改變我整個人生。那天,我只是想“看看”,卻在一隻緊張兮兮、不太相信人的老狗身上,看見了我沒想到自己正在尋找的東西。

在美國科羅拉多的Longmont Humane Society工作多年來,我看過太多人來來去去,有的家庭準備充分,像打仗一樣做足功課;有的則只憑一時衝動,三天熱度後卻開始懷疑自己的決定。養寵物這件事,本身沒有所謂“標準答案”,但你需要問問自己一個關鍵問題:你真的準備好了嗎?



有一次,一對年輕情侶走進來,看上了一隻活潑的小獵犬。男孩說他總夢想有一隻會撿球的小狗,女孩則興奮地說已經開始網購狗狗的衣服了。我問他們平常的生活節奏,他們笑說每天都忙於加班,週末常常外出旅行。我們聊了很久,最後我建議他們考慮領養一隻年紀較大的貓咪,可能會更符合他們的生活模式。這不是拒絕他們,而是希望他們能從一開始就與動物建立一段可持續的關係,而不是在興奮退卻後產生遺憾。

很多人以為只要心裡有愛,就能成為好飼主。當然,愛是起點,但時間、金錢、情緒穩定、生活環境,這些看似世俗的條件,才是真正構成責任的基石。有個女孩曾告訴我,她每個月薪水幾乎都花光在基本生活開支上,卻還是想領養一隻狗來陪伴她的獨居生活。我理解那種寂寞,但我也提醒她,萬一狗狗哪天病了,妳有能力負擔緊急的獸醫費嗎?後來她沒有領養,但幾個月後成為我們固定的志工,一邊累積經驗,一邊也慢慢儲蓄。這樣的選擇,同樣令人敬佩。

如果你住在租屋處,也別忘了跟房東確認是否允許飼養寵物。曾有一位租屋者瞞著房東領養了一隻兔子,結果房東發現後要求他限期搬遷。這不只對飼主壓力巨大,也讓無辜的動物被迫重回收容所。這些狀況,都不是我們願意看到的。

而情緒準備,則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環。有時動物並不會馬上親近你。牠們也許害怕、也許不信任、也許只是還沒準備好。在 Humane Society of Silicon Valley,我們常跟新手飼主分享“3-3-3法則”:前三天動物可能只會躲起來;三週後牠開始覺得這裡也許可以是家;三個月後,牠可能才真正放下防備,開始信任你。這段旅程需要耐心,也需要你願意給予無條件的包容。

也有失敗的故事。有一位獨居長者領養了一隻中型犬,但後來因健康惡化無法照顧,只能將狗狗送回。她哭著對我說:“我以為只要有愛就足夠了,但原來我低估了年齡和體力的限制。”那一刻,我體會到,有時候選擇不領養,是對動物最慈悲的愛。

如果你還在猶豫,沒關係。我們收容所永遠都歡迎你成為志工、臨時寄養者,或者僅僅是來陪動物們散步。你能給予的愛,無論形式,都會被記住。

每次有人準備帶寵物回家,我總會送上最後一句話:“牠們可能改變不了你的全世界,但你一定會是牠們的全部世界。”而如果你已準備好要成為那個人——我們已經迫不及待想把這份愛介紹給你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