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狗的夏日補水課——從清水到電解質的正確照護方式

 對許多熱愛戶外生活的狗狗來說,夏天不僅是奔跑的季節,更是一段與主人共享快樂時光的旅程。無論是在海灘追浪、山林探險,或是公園裡追逐飛盤,這些活動看似平常,實際上卻會大幅提升狗狗的身體負擔。在這些高溫環境中,狗狗即便沒有像人一樣出汗,卻會因不斷喘氣而失去大量水分,而這樣的狀況若未即時補水,很容易導致熱衰竭甚至中暑。

我曾在一次野餐中見過這樣的情形。一對情侶帶著他們的黃金獵犬出遊,整個上午那隻狗都活力充沛地奔跑、游泳、跳躍,直到中午過後,牠突然不願再動,趴在陰影下喘得很厲害。他們拿水給牠喝,牠卻不喝。原來狗狗已經脫水並出現過熱症狀,當場趕緊送醫。這件事讓我們在場的所有人都深受震撼。很多飼主並非疏忽,而是對狗狗中暑與脫水的認識還不夠深,總以為牠們能自己調節體溫,卻忽略了狗其實比人類更難散熱。

尤其是像鬥牛犬、哈士奇、柯基這類短鼻或厚毛品種,更容易在炎熱天氣中發生中暑。這些狗種的散熱效率比其他犬種差,加上毛髮濃密,體內熱氣難以散發,容易造成內部溫度升高。許多飼主會以為讓牠們喝冷水或沖水就能降溫,其實這只是短暫舒緩,真正的解決方法還是讓牠們休息於陰涼處,並避免過度活動。


那麼,狗狗不愛喝水怎麼辦?這是很多人會遇到的問題。尤其是在旅途中,牠們可能因為環境不熟悉或太過興奮而忽略喝水。我認識的一位寵物訓練師分享,她會在出門前將狗狗平時愛吃的肉湯或少量雞肉拌入水中,引導狗主動攝水。這種方法比單純提供水更具吸引力,也不會破壞身體電解質平衡。還有人會自製低鈉、無添加的犬用冰塊小點心,讓狗狗在炎熱的午後透過舔食方式攝取水分,既消暑又可愛。

說到犬用電解質補充品,市面上的選擇五花八門,有粉狀的、有液體的、有錠劑形式的,甚至還有標榜天然椰子水成分的寵物飲品。這些產品都聲稱可以補充狗狗在活動後流失的電解質,提高體力與恢復能力。但專業獸醫普遍認為,這些商品對於大多數日常生活中的寵物來說是多餘的,甚至可能打亂牠們原本平衡的營養攝取。若主人一廂情願地添加過多補充品,只會徒增腎臟與肝臟的代謝負擔。

除了飲食與水分補充,環境的調節同樣重要。夏天帶狗出門時,應盡量選擇早晨或傍晚時段,避免烈日當頭。在戶外應準備攜帶式遮陽帳或涼墊,讓狗狗有地方休息,不必一直站在炙熱的地面上。尤其是柏油路面在夏季中午溫度極高,對狗狗的腳掌會造成燙傷風險。簡單測試的方法是,用手背貼地面五秒鐘,若你都覺得燙,那對狗狗來說就更危險。

我住的社區有一位老爺爺,每天固定下午四點牽著他那隻已經12歲的拉布拉多散步。他不但幫狗準備了小水壺,還帶一條濕毛巾,走累了就幫牠擦擦腳、降降溫。這種看似不起眼的日常,其實正是一種真正的關愛。狗狗或許不會說話,但牠們會用眼神與肢體語言告訴你感受,而我們所能做的,就是認真聆聽、細心照料。


在這樣的關係裡,愛不是什麼華麗的補品或高價的用品,而是你是否有留心牠是否口渴,是否喘得比平常還快。只要你願意放慢腳步,觀察牠的狀態,與牠共享一段陰涼下的寧靜時光,那對牠來說,就是最安全、最舒服的避暑方式了。🌞🐾💧🐶

留言